汉高祖年间
刘邦看看吕雉,朱元璋夫妇的经历与他们何其相似,微末之时患难与共到开国夫妻,这份感情是常人无法理解的。
“皇后,你说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?”刘邦一语双关的问道。
吕雉闻言沉默了,她没有开口说话,但此时的沉默已经代表了一切,如今的他们早就已经不是沛县的时候。
那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家长里短,是柴米油盐,是一日三餐。
现在他们是大汉的皇帝和皇后,他们彼此在政治上既合作又有对抗,他们谈的是利益,是天下大事。
亲情、爱情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能被衡量,有着彼此内心之中的价格。
【朱元璋娶了马氏之后,算是暂时打消了郭子兴的猜忌,但是也失去了信任,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带人自立门户。
【公元1353年,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兵马,儿时伙伴徐达、周德兴、郭英等纷纷投奔朱元璋。】
【朱元璋获得了一批悍将,尤其是徐达这位大明开国第一帅才,这些人后来统称为“淮西勋贵”,是大明的武将集团代表。】
【此后数年,朱元璋采纳朱升的九字真言: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战略,成功的成为了南方首屈一指的起义军势力。】
【此时南方能与朱重八争雄的唯有陈汉的陈九四陈友谅,他们两方势力谁能打败对方,谁将是下一个霸主。】
天幕下,大明之前的农民起义军眼前一亮,这九字真言说得好啊,简直是说到他们心里去了。
农民起义军为什么往往开头势力庞大,攻下几个城池之后就快速衰落?
一方面是因为城内的繁华世界腐化了一部分人的心志。
另一方面是没有人为起义军出谋划策,打下城池之后往往随心所欲,很快就被反应过来的朝廷大军剿灭。
现在不同了,朱元璋的九字真言虽然短,但是确确实实的给了一条战略规划。
这是一条进可攻,退可守的战略。
起义军不称王:
对朝廷来说就还有谈判的馀地,最多就是招安,再斩杀几个过分的官吏安抚人心,等风头过去再收拾起义军的头头,详见宋江起义。
对起义军来说,苟起来发展获得了喘息时间,实力可以不断地壮大,悄悄的发展,打枪的不要。
起义军称王:
那就是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我们起义军就是来用暴力手段推翻这个腐朽的世界。
腐朽的王朝,来吧,跟我们来一场激情的对战,不是你死,就是我亡,看看谁才是掌握真理的神,详见冲天大将军黄巢。
唐朝末年,黄巢大军军营内。
“大将军,我们要不要猥琐发育,缓称王一波?”尚让看着天幕建议道。
“老尚,没那个必要,我黄巢就是要反了这狗日的世道。”黄巢摆摆手,别费那个力气了。
“再者说了,经过天幕把我黄巢长安之事一讲,你以为世家门阀能放过我们?
他们现在估计在想着怎么解决我黄巢,所以不仅我们不能苟命,还要把我冲天大将军的称号打出去,我们要象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。”
“到时候,我们来族谱点名。”
黄巢用野兽一般的直觉做出了决定,他相信他野兽般的直觉,这也是他能在多次大战活下来,并且走到如今冲天大将军的原因。
“大将军,世家的小娘皮们身娇体嫩,到时候我可得享受享受。”
朱温嘿嘿笑着说道,周围的武将们都起哄,捉弄世家女那种小白兔的游戏,他们最喜欢了。
“鄱阳湖之战”
五个大字出现在了天幕上,这一战是决定谁才是南方霸主,谁才是汉家正统的关键之战。
【公元1363年4月,鄱阳湖之战的前战洪都保卫战开战。】
【陈友谅率军60万直逼洪都,只待洪都一破,陈友谅大军可直接抵达朱元璋老巢应天。】
【朱元璋此时正率军在寿县救援韩林儿,江南腹地一片空虚,唯有洪都城内大侄子朱文正的两万大军。】
【两万对战六十万差距实在太大了,基本所有人都以为此战稳了,连朱元璋自己都心生绝望,他祈祷大侄儿朱文正能给力一点,多给他争取点时间。
【朱文正看着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微微一笑,是咱朱文正该表演的时候了,此战他发誓要天下人知道朱文正三个字怎么写。】
【朱文正通过改造洪都城,将其改造成为一座便于防守的城池。】
【陈友谅大军先后攻击抚州、新城、宫步几个大门,邓愈、薛显、牛海龙、赵德胜几员大将死战不退。
最终牛海龙、赵德胜战死,而洪都城仍是稳如泰山。】
【这场长达85天的洪都保卫战,朱文正展示出来极高的军事指挥水平。
他用坚守等到了朱元璋大军的回援,为朱元璋接下来的鄱阳湖大战奠定了胜利基础。】
【朱文正用85天、2万大军的坚守,证明了他配得上叔叔朱元璋封给他的诸军之首大都督之职。】
【二十八岁的大都督,洪都一战名满天下!
【这既是战功,也是催命符,他封无可封、诸将臣服、嚣张跋扈到窥探神器,所以朱文正成了好叔叔儿子上位的拦路石。】
天幕弹幕:
追评:“朱文正,明朝第一守将,那是真牛逼,朱元璋都已经绝望了,结果朱文正派人来报信,守得住速支持。”
追评:“朱文正那时候已经是朱元璋集团的二把手,也是朱元璋之下的最高军事长官,朱元璋创建大都督府,朱文正是第一任大都督府大都督,节掌中外诸军事。”
追评:“老朱家嫡子嫡孙,打天下也有他的份,徐常二人都是他副将,朱元璋要是英年早逝,朱文正转头就能接手朱元璋所有班底。
至于他的死亡牵扯到叛变,到底有没有叛变都已经不重要,因为他已经有叛变的实力。”
追评:“他不膨胀,学学郭子仪那些人,以朱重八对自家子弟的爱护,地位肯定在李文忠之上!妥妥的大明实权亲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