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我,武松,靠科举无敌! > 第502章 掌控军权,大军北上

第502章 掌控军权,大军北上

谁控制了兵权,谁就能控制局面。

武松麾下的人,多是武将,所以文官由当地挑选。

当然,这也是拉拢当地人的做法。

至于留守的兵马都监,必须由武松的人担任。

“哪位兄弟愿意留在此处做兵马都监?”

武松看向堂内诸位兄弟。

卢俊义、林冲、鲁智深、史进、徐宁这些人大多是北方人士,不愿意留在这里。

而且,这些人都是大将,武松还要依靠他们打仗,不可能留下。

军师朱武看向袁顺、谢良二人,问道:

“两位兄弟是江南人士,可愿意留守这里?”

袁顺、谢良对视一眼,说道:

“我等自然是想跟随二郎打仗的,若是要我等留下,我等兄弟也愿意。”

武松点头道:

“如此比便好,袁顺为杭州兵马都监、谢良做那苏州兵马都监。”

“还需江宁府、润州城、宣州、婺州的兵马都监,哪位兄弟愿意?”

众人不说话,朱武看向费保四兄弟,问道:

“费保兄弟四人是这里的人,你们兄弟四人做兵马都监如何?”

费保说道:“我等跟随二郎时日不多,如何能做这大官?”

武松点头道:

“费保兄弟正好,便由你做江宁府的兵马都监,卜青做润州兵马都监、倪云做宣州兵马都监、狄成做婺州兵马都监。”

兵马都监不是小官,兄弟四个同时做了,这是好事。

武松定了,四人也不推辞,当即答应了。

文官和兵马都监都定了,武松就分了兵马,先让倪云往宣州去,狄成往婺州去。

官员任命完毕,钱粮也查抄了。

给袁顺、谢良各自留下1万兵马镇守,武松带着大军往北进发。

从杭州城往北,有江南运河。

搜刮来的钱粮全部由水路往北运送。

武松走旱路,李俊等人带着兵马,乘坐战船,从海路往北。

抵达润州城时,大军暂时停歇,等待李俊的战船到来,然后一起渡江到扬州去。

在润州城暂歇的时候,武松把赵鼎找来,让他跟随一同北上。

表面上,是告诉赵鼎,一起到京师请功。

实际上,武松是趁机把他调走,让费保接任江宁府兵马都监的差遣。

赵鼎心里清楚,但是他不能反对。

等到李俊的战船到了润州城,武松带着十五万大军一起渡江。

百十艘战船、数百艘渔船载着十几万将士过江,浩浩荡荡,十分壮观。

庞万春站在船尾,看着渐渐远去的润州城,心中感慨无限。

副将雷炯站在旁边,叹息道:

“何曾想到我等要过江,是为了武松去厮杀。”

庞万春看着茫茫大江,又看向站在远处战船上的武松,身边站着方金芝,感慨道:

“但愿这次,能成!莫要再做降将了。”

雷炯说道:

“我听那欧阳雄说,武松早晓得大哥的名声,说你的箭法出众,要招揽大哥。”

庞万春有些诧异,问道:

“他如何晓得我的名字?”

雷炯摇头道:

“我也不知,只是听欧阳雄说的。”

庞万春看着武松,说道:

“此人文武双全,该是个能成大事的。”

“兄弟们这次跟随我过江去,定要做一番大事业,才好再过江回去。”

武松招降的不止庞万春,还有他麾下的弓弩营。

庞万春不仅箭法高超,还会制造脚踏弩,这样的兵器在战场很有作用。

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,渡过长江后,抵达扬州城。

知州何松连忙出来迎接,凌振也出来厮见。

见武松带着十五万兵马驻扎在城外,何松有些诧异,好奇武松为何不遣散军队?

当然,他也只是心中好奇,却不敢多问。

大军就地驻扎,运送钱粮的船只则继续往北走漕运。

武松找到了凌振,问火药、火枪、火炮建造情况。

这些时候,凌振专心在扬州城铸造火枪、火炮,配制火药。

铸造完成的,先一步运送到应天府。

凌振说制造很顺利,只是扬州城的钢铁产量不够,火炮数量才铸造50多门、火枪数量才2千多支。

火药的材料都先一步运送到应天府去了,可以快速配制。

这个数量肯定是不够的,但是没办法,钢铁不够,想多制造都难。

扬州城原本的兵马都监被武松杀了,后来赵桓又任命了一个,叫做孙胜的。

武松把孙胜找来,让他跟随一同回京师,孙胜自然不愿意。

武松不管,直接把人控制起来,强行带走。

带走了孙胜,武松任命曹正做扬州城兵马都监。

何松知道后,非常诧异,赶忙偷偷送信往京师去。

此时已经进入冬季了,天气十分寒冷。

在扬州城休整时,武松大量采购冬衣,保证所有战士都有衣服穿。

休整补给过后,大军继续往北进发。

出发时,武松把戴宗找来,把一封信交给戴宗,让他送给杨志。

戴宗接了信,直接往西走,前往兴庆府。

应天府,乔家庄。

孙二娘穿着绫罗绸缎,头上戴着珠翠,身后跟着十几个干练的汉子。

杀掉乔二爷后,武松把乔家的漕帮给了张青、孙二娘打理。

所谓居移气养移体,孙二娘掌管了偌大的产业后,人也变得贵气了。

带着人到了漕运码头巡视,正好见到时迁、段景住到来。

见了时迁,孙二娘大喜道:

“时迁兄弟你怎的回来了?二郎归来了么?”

“嫂嫂好生偏心,小弟回来了,不见一碗酒,却先问二郎来了未。”

“你这猢狲,老娘如今掌管着漕运,怎会少你一碗酒。”

孙二娘带着两人到了码头边上的房子坐地,酒肉都搬上来。

此时天寒地冻,屋子里烧了炭火,又把酒烫了。

时迁、段景住两人吃了热酒,方才说道:

“二郎已灭了方腊,正在赶回来。”

“他收罗了不少的钱粮,需要嫂嫂漕运去接应他。”

孙二娘听了,马上吩咐漕帮的人往南接应武松。

吃过酒肉后,时迁、段景住就要走,孙二娘好奇道:

“老娘的酒肉不好么?吃了便要走?”

“不是嫂嫂酒肉不好,实在二郎有吩咐,我等还须往京师去接那茂德帝姬。”

“接帝姬做甚么?”

“二郎说金国必定要破了京师的,我等先去接帝姬到应天府来。”

正说着,张青匆匆跑过来,见到时迁、段景住,惊问道:

“二郎归来了么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